服務熱線 25566202、25566162
2017-03-25 by寰通農產品
2月17日7時許,在寶安區西鄉街道經營著一家飯館的小陳早早打開了店門,開始為一天的營業做準備。而就在此時,一輛標有“小農女”字樣的配送車在他店門口停了下來。原來,是他前一天通過觀麥平臺訂購的食材送到了。
跟送貨司機兩人清點、確認、簽字、交錢,不過短短十分鐘的事。自從有了這個食材下單平臺,他再也不用凌晨三四點起床去買食材。小陳說別看店面不大,但是每日必須的米面糧油、調味品、干貨、飲品、果蔬、肉類,這么一圈采購下來,自己去市場進貨簡直費時費力,而現在,只是動動手指的功夫,就能直接送到店門口。
和許多針對零售客戶端的網上生鮮采購不同,總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“觀麥”是一套適用于蔬菜配送,水果配送,肉類糧油,生鮮凍品干貨,農產品等食材配送行業的管理平臺。不但是有采購下單這個功能,同時還能鏈接整個后臺管理系統,實現企業經營信息的電腦全程記錄、傳遞、分析和決策支持。
據了解,從今年3月觀麥生鮮配送管理系統正式上線以來,發展速度遠超預期,現在觀麥的注冊用戶已超過3000家,下單用戶超過2500家,并且重復下單率超過70%。
當然遇到過一些傳統食材配送商在問,借助生鮮系統真有這么神奇?不就是一個工具嗎?做這個不是要靠業務積累和商務能力嗎?恩,觀麥蔬菜配送管理系統確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是一種工具,但是你可知道運用系統工具與傳統線下操作的差距么?
主要是效率的差距。生鮮食材配送流程可以粗略劃分為訂單處理、采購、分揀、配送、售后服務到財務結算幾個環節,今天主要從訂單處理和分揀這兩個環節來簡單對比下。
傳統訂單收集的做法是這么操作的,專門安排一個接單人員,接聽電話訂單做記錄,收集短信訂單做記錄,從業務員手里拿到客戶的手抄訂單,甚至是從微信里面看客戶發的訂單照片然后做記錄。然后再把上面的所有訂單錄到電腦excel中,然后用excel操作將客戶訂單整合成采購單,然后各種檢查防止采購數量失誤。當然一個熟練的訂單處理員,按照上面的方法,處理20家客戶的訂單從接收到整理完成到檢驗至少需要三個小時。
運用觀麥食材配送軟件是這么操作的,建立微信商城,可以微信下單,后臺系統錄入自動生成訂單,支持上傳EXCEL格式的訂單,智能采購系統,一鍵匯總生成。如果所有的客戶都微信下單,那么每天的訂單就客戶自己在微信上下單完成,中間不需要任何人工參與。即可完成訂單的拆分和整合,而且是瞬間。
傳統分揀方法是,按照每張單上的物品和數量進行分揀稱重,每揀完一張單就做個勾選標記,規模大的企業,把收集的每張訂單先整理好,再按照訂單上的明細錄入到系統上。有些不用系統的企業,會先制作一個固定的分揀單模板,用A4紙的形式打印出來分發給每個分揀工。
觀麥標簽分揀的操作方式,過接入電子秤實時傳輸重量數據打印,引入標簽體系, 度上簡化了流程。
好了,簡單的從兩個業務環節來說明差異,我們能看到,效率的提升帶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,同樣的成本投入,利用互聯網的技術的公司能支撐更多的規模和客戶群。
在同樣的規模下,利用saas體系的配送商成本比傳統配送商低,就只說減少一個訂單錄入人員工資來講,省下來的錢直接用來補貼用戶,輕松奪走原來傳統企業的客戶,這也是為什么現在互聯網食材配送商能以比你低的價格支撐的原因。
觀麥現如今把做出來的IT互聯網體系開放出去,真正做到互聯網+,讓傳統批發商行業互聯網化起來,讓大家在這套體系里共同發展,并幫助他們提供金融、采購以及IT 和客戶,能專注在這個領域。